说起骨质疏松,人们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就是骨折了,不就是伤筋动骨 100 天嘛,休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完全恢复了。
而事实是由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最常见的髋关节骨折),导致近 1/3 的患者出现永久性残疾,以及 20% 患者会死亡。
而发表于《柳叶刀》的一项研究也发现,骨量少甚至可能让全身感染风险“飙升”。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表现为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等。
健康的骨骼又硬又韧,其中,硬度由钙沉积的骨密度决定,韧度由蛋白质转化的胶原质决定。当骨骼中的钙质和胶原质流失,骨量就会逐渐减少,甚至被“掏空”。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不仅容易诱发骨折,还会增加感染和败血症风险。
研究显示:腰椎骨密度对治疗和激素变化等更敏感,全髋关节骨密度更能反映骨骼健康状况,骨密度下降导致感染可能和骨代谢有关,具体来说:
● 成骨细胞分泌的一些物质可能参与免疫反应,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 破骨细胞可能对免疫调节有负向作用,增加感染风险;
● 当成骨细胞生成骨质的速度,慢于破骨细胞的破坏速度,就会造成骨质疏松。
临床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感染风险会增加,特别是髋部骨折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更容易患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
此外,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的致残致死率非常高,也和感染风险增加有一定关系。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
雄激素于男性和雌激素于女性而言都有促进骨生成,抑制骨破坏的作用。男性骨量的储存比女性多,且性激素水平降低比较缓慢,不会造成骨量快速流失。
但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发生骤减,骨骼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量丢失加速发生骨质疏松。
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症女性患病率为32.1%,男性为6.0%;65岁以上人群,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51.6%,男性患病率为10.7%。
有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和钙在机体中会随血液来到肾脏,经过肾脏被重新吸收回循环系统供机体利用,在重吸收过程中,钙和钠是竞争关系,大量钠会制约钙的重吸收,而无法回到循环系统中的钙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包括孕妇、哺乳期女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者,以及服用激素、抗凝药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
● 40岁后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以上,可能是腰椎压缩骨折;
● 没有从事太多体力劳动,却总觉得疲乏、劳累、浑身没劲、肌肉骨骼疼痛,特别是夜间出现翻身疼痛,可能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不是小问题,但它可防可控,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补充钙质,保持运动,就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