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隔三差五就有某某猝死的新闻闯入我们的生活。
他们的生命停在了几天前、几个月前,也可能是未来的几个小时后,相似的故事只会在高压的当前环境下不断重演,上了某平台的热搜,引发了社会激烈的讨论,相似的词条变成当下的标签:
996、压力大、生活不易、猝死……
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身上,简而言之「防不胜防」。
猝死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人主张定为1小时,但也有人讲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也归为猝死。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心脏病都可以导致猝死,但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是冠心病,猝死备受医学界重视。
部分患者可有心梗的先兆症状,病理检查显示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但多数患者冠状动脉内并无血栓形成,动脉腔未完全闭塞,也见不到急性心肌坏死的病理过程,这种患者的抢救及时是可以存活的。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称为原发性心脏骤停型冠心病是比较妥当的。
暴饮暴食,进食大量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血脂浓度猛的增高。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环境、饮食变化、生活工作压力增加,导致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巨大,从而使潜在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
此外,年轻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升高,不少年轻人心脏很可能很早就出现了问题,但自己不知道。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依然加班熬夜、过度劳累、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同给本来已经虚弱的心脏施以重拳。
他们不像老年人那样重视疾病的信号,平时也很少进行用药、检查等健康维护,因此比老年人更易被猝死“垂青”。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在猝死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在强大的生活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人疲劳作战、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等。
经常有人因连续数天加班导致过劳死,这是因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交感神经、内分泌等系统会过于疲劳或兴奋,使心脏功能紊乱,导致悲剧发生。
为什么经常听到熬夜猝死新闻
而很少听到失眠猝死的新闻?
熬夜的人,是主动选择不睡觉的;而失眠的人,是想睡而睡不着的人。
熬夜不睡觉的人是因为工作或通宵玩乐,这样的行为让身心头脑都处于工作或者兴奋的状态。
而失眠的人是被动性失眠的。他们因为心理的原因失去自然入睡的习惯。长期失眠的人,会比较注重睡觉的质量。他们很多时候会主动性的给自己创造一些比较好的休息条件。
经常失眠的人会比较注重失眠所来的一些副面影响,他们会主动的选择一些滋阴的食物来补充体内的阴气;而熬夜者几乎处于亢奋的状态下,所以他们的没有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2020年4月,刊登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分析了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研究,揭秘了猝死里的一些发生规律。
研究发现,猝死的诱因中,情绪激动、劳累者占比较多,其次是血容量改变,饮酒、过饱、轻微损伤、手术等也是较为常见的诱因。
而在猝死原因方面,心源性猝死为首要原因,占所有原因的57.76%,第二为肺源性猝死,之后脑源性猝死。
这些用生命总结的规律,也告诉了我们,人真得可能会因情绪激动而亡。
猝死其实有迹可寻,并非毫无预兆,
身体会发出明显信号,别忽视!
猝死就如同在身上绑了一个定时炸弹,还来不及反应,炸弹就被引爆。
但其实猝死并不是无迹可寻,虽然有些猝死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情况发生,但大部分人往往有心悸、烦躁、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痛,只是平时没有引起注意,这正是猝死的危险所在。
不少人看来很健康,有的人心脏感觉不舒服不知道上医院,而是认为可能是最近几天太累了,或者吃的不舒服等等,由此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等情况下,常出现反复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休息一段时间后有所缓解。很可能是冠心病导致,此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随时可能破裂的,堵塞血管,引起心肌梗死,诱发猝死。
感觉胸部有闷痛的感觉或是有压迫感,身体乏力、头晕等不适,这些都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当发现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都可引起胸痛,促发猝死。
晕厥多与大脑供血不足有关,是发生猝死的重要前兆,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就要警惕是否心源性晕厥造成。
脑卒中也是猝死的一大原因,脑卒中发作前,患者可表现出眼前发黑、肢体一侧或双侧麻木,此时应马上就医,以防病情快速恶化。
猝死很难自救,只能依赖旁人快速反应。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评估现场情况:判断周围环境,确认现场安全,做好自我防护。
第二步,判断患者意识: 拍打患者双肩,对耳大声呼叫。
第三步:向周围呼救:如患者无回应,拨打“120”,尽可能详细告知所在位置,患者状态等。
第四步:检查患者呼吸和大动脉搏动:摸同侧颈动脉5~10秒,判断有无搏动,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以判断是否有自主呼吸。
第五步:实施胸外按压:两手掌根部上下重叠,两手手指翘起抬离胸部,用上半身体重加肩臂肌肉力量,在与掌根垂直方向上用力向下按压,肘部不可弯曲,大力按压,配合人工呼吸,30次胸外按压加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5组一个循环,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只有抓住黄金救援时间,患者的存活率才会更高。
预防猝死,就要尽早改变生活的不良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熬夜非常容易引发心源性猝死,尤其是患有基础班或是家族史的人群。经常熬夜或处于过度疲劳状态下,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的饮食,多食用绿色蔬菜、水果,减少脂肪在血液的积累。同时尽早戒烟戒酒,这些坏习惯都会破话心肌细胞,诱发心血管疾病等发生。
有心脑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人群,应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可以进行一些低强度锻炼,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普通人群,可适度锻炼,每周的运动量应保证至少有150分钟,运动后记住要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