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件小事,对很多想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是痛并快乐着:食欲来了,吃东西时幸福又满足,但吃多了又会后悔,然后第二天继续循环重复……
食欲太好,总是忍不住吃太多,可能不是你的自制力太差,最近发表的研究表明,可能是因为肠道里的细菌,让你对食物“下手”。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此前的研究证实,肠道内的神经系统能独立于大脑进行感知、接收信号,并作出反应,使人产生愉快或不适感觉。
最近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团队证明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肠道细菌与大脑之间发生了直接对话,神经元可以直接感知细菌,并相应地调整食欲和体温控制。
研究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核苷酸寡聚结构域(NOD2)受体上,它可以帮助免疫系统识别被称为胞壁肽的细菌细胞壁片段。
先前已经确定NOD2受体的基因变异与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和情绪障碍有关。
研究人员最初观察到小鼠的NOD2受体由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元表达,特别是在下丘脑区域。下丘脑管理着诸如体温、生殖、饥饿和口渴等重要功能。
在神经元中缺乏NOD2表达的老年雌性小鼠,比正常小鼠吃得更多,体重增加得更多。研究人员解释,肠道、血液和大脑中的胞壁肽被认为是细菌增殖的标志物。
如果没有NOD2受体,这些神经元就不再受到胞壁肽的抑制。因此,大脑失去了对食物摄入和体温的控制。
结果表明,肠道细菌的结构成分可以被下丘脑神经元直接感知到,从而调节摄食行为、筑巢行为和体温控制(可能受到性别和年龄依赖)。大脑可以用肠道细菌作为间接的食物摄入量衡量标准,也可以直接衡量食物摄入导致的细菌增殖或死亡情况。
当我们摄入不健康的饮食和/或接触其它一些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的因素时,肠道中的有害微生物会大量繁殖。
它们所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脑-肠轴转运到大脑,从而刺激大脑对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饮食的渴望,形成一种微生物调节的食欲紊乱的恶性循环。
相反,健康的饮食以及其它有助于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可以促进肠道中友好细菌的生长繁殖,它们所产生的物质会对大脑形成一种友好的刺激。
这些物质可以更好的控制我们食欲,让我们对健康的食物充满渴望,而形成一种微生物调节的食欲控制的良性循环。
刚吃完饭又饿了,越想控制饮食越觉得饿,就算不饿也想吃点儿东西……食欲太好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所导致的。
葡萄糖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葡萄糖的主要来源。我们人体的司令部大脑中的下丘脑区域可通过血糖水平高低来判断是否需要进食。
当血糖不足时,下丘脑会收到“饥饿”信号;当胃部因为饱胀而下坠时,下丘脑会收到“吃饱了”的信号。如平时过分坚持低碳水饮食,就可能导致人们吃饱之后,仍然会因为血糖不足而食欲旺盛,总是忍不住想要吃东西。
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会受到胰岛素的影响,当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减弱事,血糖水平会出现波动;当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时,判断血糖饱和的速度会有一定的延迟。
这就造成,即便很多时候已经摄入了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大脑仍然可能会产生“没吃够”的错觉。
当情绪压力上升时,肾上腺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物质来抗压,它对糖类代谢具有强大的作用,又被称为“应激激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皮质醇分泌量并不高,但遇到精神压力大、严重焦虑时,皮质醇会大量分泌,导致能量消耗加剧,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旺盛的食欲。
因此长期压力大、易焦虑的人很可能会不自觉地暴饮暴食来缓解情绪。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机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新陈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的病症。
一旦新陈代谢亢进,对能量的需求就会增加,很容易导致进食不加节制。
所以,控制不了食欲很可能与我们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记得好好保持我们的肠道健康,通过合理饮食,并有意识地补充益生菌来增加肠内有益菌的数量,改善肠内菌群状况,对健康有着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