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不固定,饥一顿饱一顿;家中饭菜不爱吃,喜欢外食或者点外卖;熬夜到凌晨,吃个夜宵……这些场景是不是看起来特别的熟悉?
也正是这些常见的生活习惯,无形之中让胃炎患者激增,并呈年轻化趋势!
不少人觉得胃炎是良性的,又非常普遍,随便吃点药应付,甚至不管不顾都行。但你可知,从胃炎发展到胃癌,其实只需要四步……
一旦有了胃病,不加控制,则大概会经历如下过程:慢性浅表层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
仅仅四步就能发展成胃癌,而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长可短,关键只在于你!
正常人体的胃外层都有一道保护防线——胃粘膜。而胃黏膜从内到外分四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
健康的胃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可能会逐渐出现慢性浅表性胃炎,此时炎症只累及和食物密切接触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
但随着炎症时间的推移和程度的加深,逐渐波及固有层,腺体逐渐萎缩,就会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此时不仅会增加粘膜破裂出血、引发感染的风险,还会伴随胃酸减少、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打嗝等症状,人也容易变得消瘦,吃一点就饱。
不过,单纯的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且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约为1%)。
胃粘膜上皮受到反复炎症和不良因素的刺激,可导致胃粘膜上皮部分细胞逐渐转化成肠型黏膜上皮细胞,此时会丧失正常的胃功能。
这一过程就是肠上皮化生,也被称为胃癌的“前奏曲”。肠上皮化生可以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两种。
完全型肠化生,与胃癌关系较小,控制好高危因素、减少胃黏膜炎症,也还是可以帮助逆转的;
不完全型肠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这时需要定期进行内镜复查,积极控制或切除,阻断其发展成癌。
若是肠化生没有进一步得到控制,胃粘膜严重受损,胃部功能下降,则可能出现细胞不典型增生,这就是真正的“癌前病变”!
轻度异型增生有20%癌变率;重度异型增生有70%癌变率。因此,一旦发现必须尽早治疗。
长期进食高盐、熏制品、盐腌食品者;有不良饮食习惯者,如进食快、爱吃热烫食物以及一日三餐不按时进食等。
幽门螺杆菌(Hp)已被国际卫生组织认定为胃癌的I类致癌原,根除Hp可有效降低胃癌风险,因此世卫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列为早癌的一级预防策略。
胃癌有家族聚集性,这种易患性通常表现在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之间。此外,A型血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较其他血型的人更易患胃癌。
胃癌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在胃癌来临之前,我们有很多机会阻碍其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保“胃”健康,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