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总是“扑通、扑通、扑通”有规律的正常运作,支撑起我们的生命活动。
但是你有关注过自己的心跳快慢吗?有一种流传的说法“心跳越快,寿命越短”,真的是这样吗?
人的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动25亿~30亿次,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是规律的。
只有按照合适的节律跳动,心脏才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将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位。
一旦心脏跳动乱了节拍,人体的供血受到影响,会引发一系列健康危机。
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为60~100次,平均为75次/分钟。
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心率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偏快,小于 3 岁的儿童心率多在每分钟 100 次以上;女性较男性的心率也会偏快一些,老年人心率较慢。
当心脏跳动的频率发生改变,如变快、变慢或停顿等,医学上便称之为“心律失常”。
轻度的心律失常,大多数人可能会突然感到心慌或心跳加快,出现疲劳、憋闷、气急、胸痛、眩晕等情况。
而重度心律失常的人,则可能会发生黑曚、晕厥、抽搐,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甚至猝死。
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约1/4是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
在我国,据中国心源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计,每年心源性猝死事件达54.4万例,其中80%以上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
曾有研究从1994年开始收集了将近200万次的健康体检资料,结果发现:
● 健康普通人群心率大概在每分钟60次,随着心率的增加,在每分钟60次~70次的这个阶段,心率每增加一次,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4个月左右。
● 另外与心率在60次以下的人群相比,心率在70~8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可能会平均缩短3年。
● 心率在80~9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5年。心率在90~10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8年。心率在100次以上的人群就更短了,可能会缩短13年。
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探究静息心率与疾病的关系。静息心率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静息心率高的人,发生痴呆的风险也高。
2021年,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与静息心率在60~69次/分钟的人相比,静息心率≥80次/分钟增加55%的痴呆发生风险。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因素都可能引起心脏跳动失常,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极端情绪,如大喜大悲、过度生气等。
熬夜的时候,心脏表面分布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会持续处于兴奋状态,长此以往心脏负担增加,自体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心律失常出现的风险也就增加了。
适量饮茶(特别是绿茶)和咖啡有益健康,但大量饮用浓茶、浓咖啡会导致心率过快,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饮酒也会导致心率加快,无论饮酒多少,对身体都没好处,所以最好一点也别喝。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跳速度与健康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心速是很有必要的。